為什麼是高蹺陣而不是舞龍舞獅呢?
高蹺陣的功夫看上去比舞獅簡單,但陣仗來看,也不會比舞獅大,熱鬧程度還得靠造型。看到一群男人臉女人身,胸部還特別大,還載假髮纏包頭,還真有點"嚇敏住"(丟臉)
http://163.23.253.211/93-94/93%E5%B9%B4/21/acrobatic/stilts_team.html
找到了一個集結了超級多民俗遊藝,也簡單介紹了高蹺陣:
傳統的高蹺陣,大致分為大兩大類型,一種是由國術館組成,成員都具有紮實的功夫,不但排得出戲碼,還能踩著高蹺耍招式,藝高膽大,技高一籌。另有一種是由一些羅漢腳或賣藝行乞的乞丐組成,藝陣的技巧層次較低,大都出現在出殯場合,目的在討點賞金,談不上表演技藝。
其實這種民俗表演團體已經快變成中輟生的集中營了,每次廟會都會有一大群青少年參與,一到休息駐點就開始學大人抽煙、罵髒話。不清楚他們懂還是不懂這個民俗表演的意義亦或他們只是想要個參與感。
就像現在的學生,唱國歌,啥叫國歌?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從頭到尾唱這個只為了秩序評分可以不被扣分而矣…。
在這樣的國際文化交流的集會上,能有這樣的熱鬧場面,特別請了這樣的民俗團體,讓人感興趣之餘,也開始想,文化與傳統如何對話? 傳統與創意可以對話嗎?